(资料图)
【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】
多点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
王晓芳
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,营商环境既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也是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,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。我省要锚定“西部领先、全国靠前”目标,以“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”行动为抓手,在改善政府服务方式、降低企业成本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三方面着重发力。
以数字化为引领加快改善政府服务方式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具有代表性的措施,我省“放管服”改革还需以“数字政府”建设为重要抓手,带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实质性进展。一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,着力打造数智化营商环境。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,顺应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发展趋势,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促进政务、商务、社会等领域信息便捷传输、透明运行、高效沟通,推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闭环,全面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,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积极探索打造数字营商环境,重塑竞争新优势。二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及政府治理深度融合,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模式。强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,实现服务事项应上尽上,全面提升“全程网办”“一网通办”能力,大力推动“掌上办、指尖办”,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、功能互补,实现服务事项跨地区、跨部门、跨层级协同。三要多措并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、集成化、便利化、高效化。推动关联性强、办事需求量大、企业获得感强的跨部门、跨层级服务事项协同化改革、集成化办理、高效化运行,创新推出主题式、套餐式服务,实现政务服务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持续拓宽“跨省通办”与“省内通办”范围。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居住、就业、婚姻、生育、子女入学、社保、养老等高频办事需求,积极推动“跨省通办”。推动户口迁移、户籍证明开具等“跨省通办”业务全省推广,基本实现医保社保服务等高频服务事项“省内通办”。
全方位制度性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企业选择投资兴业之地,首先看能不能提供更低成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,能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强的比较优势、竞争优势。甘肃要以降低企业成本为重点,不断创新便企惠企利企举措。一要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“管家式”服务,突出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开工难问题。对经认定的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,落实土地供给、财政奖补、要素保障等扶持政策,全力保障项目落地,继续推广“标准地”改革,推动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。拓展惠企政策“不来即享”服务领域,实现更多惠企政策直达直享,加快构建移动端服务体系,实现更多政策业务在线办理。二要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,突出解决中小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进一步拓宽中小民企直接和间接融资途径,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中小民企提供更多普惠性金融服务,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,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中小民企成长。积极打造供应链融资体系,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,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。积极支持企业依托融资租赁、小额贷款等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,鼓励中小民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,支持一批高科技、节能减排、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开展集合发债工作;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,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;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,加大专精特新企业、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投放。三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减费让利力度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面向中小民企发展的信贷业务,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,改进信贷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;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,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,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。四要建立清理和预防拖欠账款长效机制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、国企股权资源化等手段,加快清理拖欠账款问题。五要用好“减免缓返补”组合政策,千方百计助企纾困解难,全力以赴保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,增强地区经济发展韧性。
构建“亲”“清”的新型政商关系。要从制度层面加快构建“亲”而有度、“清”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,形成重商兴商、亲商爱商、护商安商、利商富商的浓厚氛围。一是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制度。为明晰政府权力边界,划定政商交往界限,规范政商交往行为,应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领域建立政商交往动态调整清单,明确规定政府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,确保政府行政权力公正有效地行使,树立政商交往的行为准则,使政府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有规有度。二是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营商环境建设。优化执法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中至为关键的一环。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《全省法院“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”工作方案》中提出重点抓好“执行合同”“办理破产”“保护中小投资者”“知识产权保护”“登记财产”等指标提升,这些举措对于优化甘肃营商环境将带来实质性法治保障和法律实效。三是发挥好外部监督优势。监管机制是约束政商关系的有效手段,要畅通利益相关者通过社会组织、新闻媒体、行业协会参与监督的渠道,强化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制约,形成政商关系监管的社会合力,使政商互动行走在阳光下。
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