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
(资料图片)
高考志愿填报赛道峰值仅在6月至7月,需求集中度极高。目前,短暂且紧张的志愿填报生意告一段落。为争取“全年有饭吃”,行业内有不少机构在探索针对高中阶段完整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,试图把短期的志愿填报生意拉长。
一、“精准”收割市场
从一开始,高考志愿填报就被视为一门弥合信息差的生意。1V1人工咨询服务是线下机构的优势主场,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,有机构要求填报老师们不仅要把一分一段表对应的院校刻在脑子里,对各大院校优势专业、保研率、就业率等信息,也要信口拈来。
甚至连食堂好不好吃、宿舍是几人间、有没有热水间和独立卫浴;哪些地区放假晚、开学早,哪些地区学校比较老旧、会强制上晚自习等,都必须了如指掌。这种“精准填报”的背后,是对考生和家长的信息不对称的“精准收割”。
不只提供精准信息,志愿填报机构在招生获客上同样力图精准。有许多机构选择和学校对接,闷声发大财。尤其是在下沉城市,学生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较少,更多的是遵从学校和老师的推荐以及安排,此类机构更容易在当地抢占市场。在抖音、小红书、微博等平台,活跃着“XX老师讲高考”“高考志愿填报XX老师”,这些“个人IP”的背后,更多是一些志愿填报机构在运作。
据相关数据,高考志愿报考的市场人均单价基本已达到5000元左右。一位小型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负责人表示,每年的高考季能签单50人左右,按一单5000元算,收入约25万元,除去场地成本和团队兼职人员的支出,净收入17万元左右。
头部玩家的业绩数据,更能直观体现志愿填报服务赛道的“钱景”。以高考报考产品销售和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,百年育才2022年全年营收4047万元,净利润1213万元,毛利率为79.85%。
二、大厂靠AI来分一杯羹
随着AI战事的蔓延,高考场景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锚点,百度、阿里旗下夸克等大厂都在积极布局。除大厂外,近年来,坊间以“AI智能算法+1V1专家咨询”为卖点的中小型志愿填报机构也在不断涌现。
作为较早入局高考服务市场的大厂,百度为这块业务付出了不少心血。百度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在线查分、志愿填报、录取查询等多项服务。以高考志愿填报场景为切口,百度将自身的AI能力注入其中,将搜索这一行为,从单纯的信息呈现上升至辅助决策和深度分析环节。不仅在百度生态中增加了更“接地气”的落地场景,吸引了更多流量,而且也重拾并强化了搜索引擎的本质。
相对于大厂其他业务生态而言,高考志愿填报赛道并不具备十足吸金能力,入局逻辑更多是为了获取新用户或为现有业务带来赋能。上亿的流量在高考期间集中涌入百度,基于不同的信息需求,分散到百度知道、贴吧、文库、百科等业务板块。
目前,智能志愿填报系统的院校、专业分数线汇总分析等功能,已经可以基本帮助考生免去在志愿填报指南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学校,并进行初步学校选择的过程。这类工具的底层逻辑是对信息进行快速检索,根据城市、地域、兴趣爱好、专业倾向等进行智能化分类。
后续,基于考生分数与学校、专业的匹配,考生个性化需求与学校、专业的匹配这两点给出填报结果。例如,阿里旗下搜索APP夸克推出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分为“院校优先”“专业优先”,直接定位到用户最看重的因素,再提供有侧重的推荐结果。
作为一款搜索引擎,夸克浏览器另辟蹊径选择将学习功能放在了“C位”,夸克搜索中用户需求度较高的也是学习相关信息。推出高考志愿智能填报服务,坚持将自身AI能力落地高考场景的夸克,除了在加强“学习浏览器”的人设,似乎也想借此向C端市场展现出自身的实力。
三、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
新高考后,学生选择专业的需求前置了,很多家长从孩子高一入学就开始规划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自家平台上有四成的注册用户是高一、高二的学生或家长,这批人可成为其在高考志愿填报生意上的种子用户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也意味着行业的获客之战时间在提前,机构的招新计划或许在高一学段就要开始。
为争取“全年有饭吃”,行业内也有不少机构在探索针对高中阶段完整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,试图把短期的志愿填报生意拉长。通常分为两个操作思路,思路一根据不同的高中时段学生提供适配的服务,给高一学生做选科咨询,给高二学生做学业规划,给高三学生做志愿填报。
也有企业选择围绕高考进行业务延伸,根本思路是面向高考生提供更多产品与服务。如赢鼎教育,从高考志愿填报业务拓展了留学咨询服务、智能机器人等高考辅助产品,尽可能增加获客来源。
思路二,根据不同的时间周期调整机构的重心工作。比如,高考季做志愿填报指导,非高考季做高考志愿填报师培训,日常还可以做招商加盟。根据某志愿填报机构提供的加盟资料,总部提供“中央厨房式”服务体系,为加盟商提供从软件、运营到人员培训等各项支持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