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6日,在毕节七星关区八寨镇中厂村林下羊肚菌种植基地,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,褐色的菌伞饱满肥厚、菌柄光洁如玉,色泽鲜艳诱人。
(相关资料图)
村民张艳和周训美小心翼翼地将新鲜的羊肚菌从泥土中拔出来,整齐放进菌筐,然后送往包装点打包。与张艳一道务工的还有来自附近村寨的20多名村民,他们在密林深处来回穿梭,一派忙碌景象。
反季节羊肚菌“抢鲜”上市,每天需要工人抢收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钱挣。
基地外的包装点,从事食用菌贸易的赵龙正翘首以盼,等待基地采菇工人送来原料,他组织人员就地修剪,然后装箱,放置冰袋保鲜,最后用封口胶密封,每份1公斤。
这批羊肚菌最迟要在当天中午12点包装完成,然后用专车运往贵阳,通过空运送达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。
自4月22日基地开始采摘羊肚菌以来,赵龙每天要将近200份羊肚菌鲜品送达全国各地,好让顾客在第一时间品尝来自乌蒙山的农特珍品。
今年2月至今,赵龙公司的羊肚菌和竹荪销售额接近1300万元。
八寨镇中厂村,平均海拔1700米。业界普遍认为,羊肚菌反季节栽培须在海拔2800米以上才能成功。在海拔1700米栽培,对拥有3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张翅来说,也是大胆的尝试。
“菌种贵、成本高、输不起。”不服输的张翅敢说敢做敢闯。
2021年,张翅来到中厂村开展羊肚菌试种获得成功。
2022年12月,张翅流转土地200余亩,开展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种植,项目获得广州市天河区对口援建资金100万元,并得到了贵州省食用菌技术体系科研人员的技术支持。
“中厂村海拔高,温度低,羊肚菌的生产实践表明,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产量。”气象观测科班出身的张翅对于事物的观察独具慧眼,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,对羊肚菌种植技术有着精准的把控。
“林下反季节羊肚菌种植试验的成功,在毕节食用菌种植历史上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,开启毕节市夏季羊肚菌产业发展的新篇章。”毕节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马杰说。
为开发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,张翅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、毕节市农科所深度合作,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提供整体设计方案,并派出肖群英和马赟花两名食用菌博士参与基地建设,市农科所提供栽培技术指导。
作为毕节市气象局气象观测科工作人员,张翅于1986年响应政策号召,开始领办创办企业。
30多年来,张翅通过学习探索,先后培养出100多名食用菌种植能手,通过技术培训、土地流转群众务工帮助群众增收。此外,羊肚菌采收后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返还当地村集体,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。
“鲜羊肚菌,现在市场价每公斤160到240元,今年采摘时间估计会持续到6月10日左右,采完羊肚菌后将轮作种植平菇。只要盯住错峰优势,这个产业大有可为。”张翅说。
如今,张翅基地里的羊肚菌作为土特产已经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,大家异地共享毕节发展成果。
“作为广州市天河区与七星关区共同建设的东西部协作项目,我们希望通过羊肚菌撑起群众增收的‘致富伞’,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做示范。”陈琼是广州天河区干部,现挂职任七星关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。
“今年以来,八寨镇以‘聚力’行动为契机,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,以栽培反季节羊肚菌为突破口,坚持办点抓产业,蹚出致富新路子。”八寨镇党委书记路亮说。
(来源:新毕节客户端)
关键词: